訓
您的位置:首頁??>??高僧大德

佛陀的一生

作者: 發(fā)布時間: 2017-02-16 09:43:04 來源:

     

  佛陀誕生地藍毗尼花園

     (一) 在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,有很多大小國家,有些國家是由國王統(tǒng)治,有些國家是由幾個王族聯(lián)合起來統(tǒng)治。在那些小國家里,有一個國家叫做迦毗羅國,建立在喜馬拉雅山的邊緣,羅波底河的北岸,由一位釋迦族的凈飯王在統(tǒng)治著,他的王后名叫摩耶夫人。凈飯王和摩耶夫人結(jié)婚后,過著快樂的日子,好多年后,夫人懷孕了,快到生產(chǎn)的時候,就請求國王許可,回到她自己的家鄉(xiāng)天臂城去生產(chǎn),這是當時印度的風俗。凈飯王高興的答應了,并且命令隨侍的隊伍做好準備,又派人修好夫人所要經(jīng)過的道路。當夫人到藍毗尼園(佛祖誕生地,位于尼泊爾南部藍毗尼專區(qū)魯潘德??h波陀利耶村)時,正是藏歷4月15日(公元前624年)。因為時間將近中午,天氣很熱,夫人想在樹蔭下休息一會,就命令隨侍的隊伍停下來。沒有多久,正當夫人走來走去欣賞風景的時候,在滿是各種鳥兒和蜂群的娑羅樹下,生下太子。摩耶夫人和太子返回迦毗羅城,凈飯王見到新生的太子,心里非常歡喜,并派了許多宮女、侍臣照顧夫人和太子。 迦毗羅城外,一群山上,住著很多修道仙人,仙人中有一位年高的長者,名叫阿私陀,凈飯王和全國的人民對他都非常尊敬。當仙人知道凈飯王喜得太子,就趕來迦毗羅城的王宮,為太子占相。仙人注意觀看之后,覺得太子具有非凡的德相,非常高興,面上露出喜悅的微笑,但他接著又淚流滿面。凈飯王便問仙人為什么又喜又悲?仙人說:喜的是太子具有大丈夫的相貌,將來成了正覺,智慧福德莊嚴,會成為人天的至尊導師;我流淚是因為感嘆自己衰老了,當太子將來獲得正覺做了救世主,我卻沒有機緣聽到太子的教誨。 太子生下的第五天,凈飯王集合了很多學者,為太子舉行加髻和命名典禮。選定“悉達多”為太子的名字,意思是“吉祥”和“成就一切”。 在太子命名后的第二天,摩耶夫人就因病去世,凈飯王就讓太子的姨母波波提撫育太子。太子漸漸長大,到八歲的時候,國王就聘請各種名師,進宮教育太子,教太子讀書、作文、算術、射箭等。當時生在王族中的男子,所受的教育,就是英勇的武士教育,但凈飯王發(fā)現(xiàn)太子從小有很強的慈悲之心和修道思想,心里非常煩亂,假使這種思想不消滅,恐怕太子就要舍棄國家,離他而去,就沒有王子來繼承王位。為了挽回太子的心,只有讓他在王宮里加倍地享受快樂。于是,便命令工匠興建三座美麗的宮殿。 第一座宮殿,是用最好的香木建造,里面的空氣溫暖,設備舒適,作為太子的冬宮。第二座宮殿,是用磨光的大理石建造,作為太子的夏宮。第三座宮殿,是用上等的磚建造,屋頂蓋上青綠的瓦,作為太子雨季來臨時的居住處。在三座宮殿的周圍,凈飯王又命令建造美麗的花園,園中有水池,池中栽有各色的蓮花,讓太子在里面騎馬散步,怡情享樂,令太子心情愉悅、快樂舒適。  

    ?佛陀十二相成道

   (二) 時間過得很快,太子已由童年進入青年了。可是父王所賜予的各種物質(zhì)享受,經(jīng)過太子的深思,仍然覺得沒有什么價值。原來國王以為這樣做,會使太子快樂,但是毫無效果。國王召集群臣商議,問群臣,還有什么方法,能夠使太子不舍棄國家,不去當宗教師。群臣們獻計說:要挽留太子最好的方法,就是選擇最美麗的女子,與太子結(jié)婚;當太子和妃子過著恩愛的夫婦生活,他就不會去想別的事情,而且會依照大王的意思,將來繼承王位。 國王認為群臣的話很對,便派他的大臣去覲謁善覺王,為悉達多太子向他的女兒耶輸陀羅公主求婚,并舉行了盛大婚禮。當時,太子才16歲(另有19歲之說)。這是全國普天同慶的一樁喜事?;楹?,兩人住在父王特別為他們新建的宮殿里,一切的布置,都是那樣的華麗,使他們生活在歡樂與美滿之中。 雖然凈飯王選派人侍奉著太子,并把種種痛苦的情形阻隔在太子的生活圈以外,以為太子不會再有出家的心念??墒翘硬]有如他父親所希望的那樣快樂,太子很希望能看到外面的世界,凈飯王經(jīng)不起太子的苦求,有一次出游,太子看見一個老人從路邊走過,他連忙問仆人這是什么?因為從來沒有見過。仆人說:這是老人,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老的一天。后來又遇到了病人和死人。生、老、病、死之情景,使他聯(lián)想到自己也擺脫不了同樣的命運,從而產(chǎn)生了人生難脫苦難的煩惱。悉達多太子回到王宮,在自己的寢室,一個人靜靜地坐著,沉思那些見過的事情,最后太子自言自語道:真是太可怕的事情,世界上的人,總有一天要死,沒有方法防備。關于這件事,必定要有一種方法來躲避,我要盡力找到方法來脫離這種苦難,為我自己、父親、耶輸陀羅和一切眾生,不再籠罩在那可怕的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力量控制之下,我要盡我最大的努力去找到解脫痛苦的方法! 后來,當太子騎馬在園里玩耍時,見到一位出家人,披著修道者的黃色袈裟,太子注意看那位出家人,猜想他的心中正充滿了安寧和快樂。太子便問車夫:這種人的生活情形怎樣? 車夫說:這位修道者是“出家人”,他是在尋求解脫世間痛苦的方法。太子很高興聽到“出家人”這個詞。此后,太子整天快樂地在園里靜坐,他的心里縈繞著“出家”的念頭。那時,有人告訴太子,他的妃子已經(jīng)生了一位可愛的王子。但是太子沒有表示歡喜,內(nèi)心反而感到沉重,漫不經(jīng)心地說:“圈子套住我了!圈子套住我了!”因為太子這樣說,人們就為新王子命名“羅羅”,意思是“圈子”。從羅羅出生的那一天起,和悉達多太子住在一起的人,都看得很清楚,太子完全變了,變得比以前更嚴肅了,更愛深思了。 凈飯王心中很憂慮,便想再盡最后一次努力,于是通令全國,尋找最聰明最美麗的歌舞女子,長期住在太子的宮里,表演各種美妙悅耳的歌舞,但是這些并未能引起悉達多太子的興趣,反而使他感到厭煩。太子決意要掙脫這些擾亂心神的東西,立刻出去尋找真正的快樂,解脫一切痛苦。     

  

  ?佛陀在阿奴摩河邊剃發(fā)出家  

   (三) 一天半夜里,悉達多太子醒來,見到歌舞一天的宮女們都疲倦地睡在周圍,每個人都是披頭散發(fā),脂粉殘脫,袒胸露胯,姿態(tài)丑陋,太子不由心中一驚,感嘆道:這世界上有許多事務都是虛假的啊!我要解脫這一切,我不可再躊躇、再猶豫了。于是,悉達多太子靜靜地站起來,沒有擾醒她們,輕輕地走出房外,命令車夫牽出他的犍陟馬來。當車夫去牽馬的時候,悉達多太子想道:在自己未走之前,應該去看一看新生的王子。太子來到妃子睡的房間,看見夫人正把王子抱在懷中熟睡。太子想道:我如果移開夫人的手,她就會醒來,她醒了,就會阻止我出家?,F(xiàn)在我必須要走,當我什么時候?qū)ふ业搅苏胬?,再回來看兒子和他的母親。悉達多太子在非常寂靜的夜里離開了王宮,沒有擾醒一個人。太子騎著有靈知的犍陟馬,出了城門,只有車夫跟隨,沒有人阻擋。走了一會,太子拉轉(zhuǎn)馬頭停住,在光明皎潔的月色之中,最后觀看迦毗羅城,但他出走的意志是堅決的! 悉達多太子騎著犍陟馬,在黎明的時候,到達阿奴摩河岸,太子從馬上下來,站在沙灘上,換下身上穿著的各種貴重衣服,交給車夫,命令車夫帶著寶服和犍陟馬,回迦毗羅城,轉(zhuǎn)告父王。這時喬達摩悉達多太子,已是29歲(公元前536年)。離開祖國去出家,是為自己和眾生,找尋解脫一切痛苦的方法     

   ?  陀初轉(zhuǎn)法輪  

  (四)  當車夫帶著寶服和犍陟馬回迦毗羅城后,悉達多在靠近阿奴摩河岸的阿耨比耶芒果林,住了七天;之后,繼續(xù)向前南行,到了摩竭陀國的國都王舍城(今屬印度比哈爾邦那蘭達縣),國王叫頻婆娑羅王。早晨,悉達多在靠近城市的一條小河里沐浴后,像其他的出家人一樣,進城托缽化齋。王舍城的人民,見到悉達多的相貌和普通的出家人不同,所以就以最美味的食物供養(yǎng)悉達多?;绞澄镏螅み_多出了王舍城,向波陀婆山的方向走去,進食化來的食物。從那次進城化齋以后,王舍城的人民就把消息傳開了,說有一位相貌與眾不同的出家人,莊嚴無比,儀態(tài)高貴。這消息傳進了王宮,頻婆娑羅王聽到之后,就派王子去跟蹤探聽,最后知道這位出家人,就是迦毗羅國凈飯王的太子,是繼承王位的人;但他舍棄了一切出了家,入了沙門,為了尋找方法使眾生脫離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籠罩。頻婆娑羅王知道后,就去波陀婆山,請求悉達多到他的都城里住,為了方便供養(yǎng)食品及各種用物。但悉達多婉拒了這個好意,他說:在未達到目的之前,自己不能只住在一個地方。所以,頻婆娑羅王請求與悉達多相約:當達到目的(獲得正覺)之后,第一次請先到王舍城,度化他和他的人民,悉達多答應了國王的請求。 悉達多出了王舍城,向阿羅藍仙人住的地方走去,阿羅藍是當時一切學說中有名的學者之一,成建立了很多傳授學說的地方。悉達多跟阿羅藍仙人學習,非常精進勇猛,直至他的所知所行和老師一樣。阿羅藍仙人教給悉達多的知識,只是修習禪定的方法,使心中寂靜,不知覺有事物在此界或他界存在,然后安住在喜樂的禪定中。但由于這種知識還不究竟,不能使悉達多滿足,不能使他清楚地知道橫阻在他心里的生、老、病、死問題。所以悉達多離開了阿羅藍仙人住的地方,繼續(xù)去各處游學,訪求知識超過阿羅藍仙人而能夠教他的人。 后來悉達多知道了郁陀羅迦仙人的消息,說那仙人有很高的學問和道德。悉達多就去這位仙人住的地方,親近他,做他的弟子,精進勇猛地學習和修行,直至學問和他的老師相等。悉達多仍然不滿意郁陀羅迦仙人的學說,他教的結(jié)果,高過阿羅藍仙人,使心中寂靜到對一切事物完全沒有知覺,說有生命存在也不是,說沒有生命存在也不是。雖然保持心境到這種地步,也還不能清楚地了解橫在自己心中的生、老、病、死問題,悉達多又離開郁陀羅迦仙人去向別的地方。    

  ?佛陀接受了牧羊女供養(yǎng)的牛奶  

  (五) 這次,悉達多決定停止去往各處求知,只想單獨用自己的智慧和精進尋找真理。當他來到摩竭陀國,進入優(yōu)樓頻螺村的時候,看到一處很幽靜的地方,地勢平坦,林木茂盛,靠近河流,有清涼的水,緩緩地流著。于是,他就在那里住了下來,用各種很特別的方法修苦行。那時,有五位修行者跟隨悉達多修學,他們侍奉悉達多,相信他精進忍辱和舍棄一切而修苦行,一定會達到正覺的目的;當他正覺了,自然會用覺悟的真理,教導他們這些當?shù)茏拥娜?。悉達多用各種很特別的方法修苦行,最后開始減食,直到完全不吃,身體很消瘦,骨骼也都顯露出來,但心志絲毫不退,繼續(xù)精進修苦行,堅持6年之久。 不久,悉達多漸漸的認識到一味地苦行達不到大徹大悟的道理,于是決定結(jié)束苦行。先到尼連禪河中洗去了他身上6年的積垢,隨后接受了河邊牧羊女供的牛奶,恢復了體力。隨從悉達多的5人見他這樣做,都以為西大的放棄了信心和努力,便離開了悉達多,前往波羅奈城的鹿野菀去繼續(xù)他們的苦行。一天,悉達多走到靠近河的娑羅樹下靜坐,精進修行,希望在無人往來的寂靜夜晚,證到正覺。天黑了,悉達多離開桫欏樹,走到預先選定的大不菩提樹下,江路中遇到的擔草人蘇諦耶供養(yǎng)的芒草鋪成座墊,莊嚴靜坐,面朝東方。悉達多發(fā)愿說;那怕身上的血液干苦了,肌肉瘦盡了,只剩下皮骨,若不達到最后的目的,我將絕不從這個座位上起來。那就是要找到使自己和一切終生脫離生死輪回之苦的方法。從那時開始,悉達多集中意志,提高心念,抵抗自然界的一切困擾,拋棄了過去那些虛假不實的快樂回想,他完全掙脫了世界上的一切妄想,專心一意地尋找真理。他追問:一切痛苦是怎樣生起的?如何才能脫離一切痛苦?但由于悉達多還是一位35歲的青年人,心中仍出現(xiàn)過去在王宮里所經(jīng)歷過的各種歡樂的情形,那種種的魔影,引誘這悉達多的心,使他生起返回王宮享受快樂的欲念。但是,由于堅定的誓愿,悉達多以勇猛的心力,開始抵抗。最后,悉達多的抵抗成功了,他完全驅(qū)散了擾亂他的一切妄念。他的心中,就像沒有風浪時的池水,平靜而安寧,他是入定了。終于,喬達摩·悉達多35歲時在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樹下,證到了無上證得正覺,成為佛陀,世界因此而有了光輝照耀的明燈。這是在葬禮4月15日月圓黎明前發(fā)生的事。當佛陀證得正覺,解脫了人生痛苦之后,心滿意足地享受著戰(zhàn)勝煩惱、解脫痛苦所產(chǎn)生的無比快樂。單獨一個人坐著修苦行的時候,因為身體太衰弱了,暈倒下去。這時碰巧有一個牧羊的童子經(jīng)過,猜想這位圣者已經(jīng)很多天沒有吃食物了。于是,決定結(jié)束苦行,先到牧羊童跑回自己的羊群里,牽出一只母羊來到悉達多昏倒的地方,擠出羊奶給太子喂服。在他的幫助下悉達多蘇醒過來,能夠坐起。這時,悉達多覺得好了一點,開始想道:是什么原因會昏倒呢?又是什么原因覺得好一點呢?最后斷定,如果沒有牧羊童喂服的羊奶,在未達到正覺之前,就將死去。因為修苦行到最后的結(jié)果,就是未證正覺之前就將死去。過去的苦行只是殘害了自己的身體,實在不是求取真理的正確方法。所以決定停止苦行,專門在心力方面更加努力精進,繼續(xù)求取正覺。此后,悉達多每天早晨出去化齋,身體漸漸恢復到了從前的健康狀態(tài),膚色清秀如黃金。雖然悉達多已經(jīng)很清楚,非常嚴格的修苦行,想要得到好的結(jié)果是不可能的。但是,五位修行者的感覺和想法與悉達多不同,他們?nèi)匀粓猿终J為,只有修苦行才是成正覺的唯一方法。當悉達多放棄了修苦行,恢復進食后,就認為悉達多已變成貪懶之人,所以一起離開悉達多,去往鹿野苑(今屬印度貝那勒斯城)。尼連禪河沐浴中,洗去了他身上6年的積垢,走到靠近河岸的娑羅樹下靜坐,精進修行,希望在無人往來的寂靜夜晚,證到正覺。天黑了,悉達多離開娑羅樹,走到預先選定的大菩提樹下,將路中遇到的擔草人蘇諦耶供養(yǎng)的芒草鋪成座墊,莊嚴靜坐,面朝東方。悉達多發(fā)愿說:那怕身上的血液干枯了,肌肉瘦盡了,只剩下皮骨,若不達到最后的目的,我將絕不從這個座位上起來。那就是要找到使自己和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輪回之苦的方法。從那時開始,悉達多集中意志,提高心念,抵抗自然界的一切困擾,拋棄了過去那些虛假不實的快樂回想,他完全掙脫了世界上的一切妄念,專心一意的尋找真理。他追問:一切痛苦是怎樣生起的?如何才能脫離一切痛苦?但由于悉達多還是一位35歲的青年人,心中仍出現(xiàn)過去在王宮里所經(jīng)歷過的各種歡樂的情形,那種種的魔影,引誘著悉達多的心,使他生起返回王宮享受快樂的欲念。但是,由于堅定的誓愿,悉達多以勇猛的心力,開始抵抗。最后,悉達多的抵抗成功了,他完全驅(qū)散了擾亂他的一切妄念。他的心中,就像沒有風浪時的池水,平靜而安寧,他是入定了。終于,喬達摩悉達多35歲時在菩提伽耶(今屬比哈爾邦)的大菩提樹下,證到了無上正等正覺,成為佛陀,世界因此而有了光輝照耀的明燈。這是在藏歷4月15日(公元前530年)月圓黎明前發(fā)生的事。當佛陀證得正覺,解脫了人生的痛苦之后,心滿意足地享受著涅的快樂,那就是在大菩提樹下,戰(zhàn)勝煩惱,解脫痛苦桎梏所產(chǎn)生的無比快樂。    

  ?信眾頂禮佛陀  

  (六) 好多天以后,當佛陀打坐在畢缽羅樹下的時候,有兩個商人經(jīng)過,他們看到佛陀坐著,非常安詳和喜悅,像是打了最大勝仗的人,正為勝利的戰(zhàn)果而高興,就把所帶的最美味的食物,恭敬地供養(yǎng)佛陀,又驚異佛陀的言語和相好,請求佛陀收他們?yōu)榈茏?。兩個商人,一個叫“多婆富沙”,另一個叫“婆利迦”,因為他們兩人的皈依,就成了佛陀最初的一對在家弟子。 休息很久之后,佛陀開始計劃以后自己應該要做的事。起先思念:我覺悟的佛法,是很甚深的,大多數(shù)私欲重的人,不容易接受。但是,佛陀以偉大的慈悲心和超人的智慧,認為:有些人的煩惱是比較輕的,有些人的私欲是比較少的,或者可以接受佛法,就像蓮花從水底升出水面,吸收陽光一樣,我不應該把光輝的真理,一個人靜靜地、秘密地藏著,應該去各處宣揚,使人們同樣也能得到真理的利益。因此,決心弘揚佛法。 當佛陀做出決定后,就開始思考:我應該先度誰呢?起初想到自己的老師阿羅藍仙人,但是獲知阿羅藍仙人已經(jīng)去世了。又想到老師郁陀羅迦仙人,不幸也去世了。最后想到曾經(jīng)伴隨他在優(yōu)樓頻螺村修苦行的五位修行者,當他知道他們現(xiàn)在住在近波羅奈城的鹿野苑時,就離開優(yōu)樓頻螺村,去鹿野苑找他們。在鹿野苑當佛陀走近時,五位修行者注意地看著佛陀,發(fā)現(xiàn)佛陀是無比的崇高和莊嚴,有燦爛的光芒,這是他們以前沒有見過的,有人很快地跑去頂禮,恭敬地從佛陀手中接過衣缽;有人趕快去鋪好坐的墊子;有人忙去取水來奉侍佛陀。佛陀在修行者鋪設的墊子上坐下之后,就對他們說:“諸位!我已經(jīng)得到了不生不滅的涅道,我要告訴你們,我要介紹給你們,假使你們聽了,依照我的話去學習和修行,不久你們自己也能覺悟,不必等到來生,就在今生,在現(xiàn)在,在這里覺悟。”五位修行者聽了佛陀的話,心中不免生起懷疑,并且提出種種的問題,與佛陀爭論。佛陀說:“諸位!你們想想看,我以前同你們住在一起的時候,曾經(jīng)這樣說過嗎?有沒有告訴過你們,說我已經(jīng)證到了最高的真理?”五位修行者承認,佛陀以前確實沒有說過這樣的話,也就不再拒絕聽從佛陀的教誨了。佛陀在鹿野宛(今屬印度貝那勒斯城)為五位修行者“最初說法”,叫做‘初轉(zhuǎn)法輪’。從那天起,佛陀就和五位修行者住在鹿野宛,當其中兩位出去化齋的時候,就對留下的三位說法,當三位出去化齋的時候,就對另兩位說法。五位修行者依教奉行,都像佛陀一樣證到了正覺的果位,從此有了世界上的第一個僧團。 彼時,佛陀帶著阿羅漢弟子們?nèi)サ酵跎岢?,履行過去他與頻婆娑羅王的約言,要向摩竭陀國的國王和人民說法。佛陀領著弟子們到了王舍城,住在一處叫“棕樹園”的地方,以無限的慈悲心用種種方便的方法講說教法,使頻婆娑羅王和來聽佛法的人民都能了解教法。當時,人們就表示愿意做佛陀的弟子,愿意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寶,成為佛教居士。并把竹林精舍供養(yǎng)給佛陀和比丘們居住。因此,竹林精舍,就成了佛教最初的寺廟。 有一年的3月15日,佛陀在竹林精舍開了一次弟子大會。那次大會的緣由是:1250位阿羅漢弟子,從各方弘法回到精舍,向佛陀報告他們弘法的經(jīng)歷,因為他們事先都沒有相約,又正好在同一天中回來,這樣的機會很難遇到,佛陀及阿羅漢弟子們都非常高興。佛陀為了使弟子們依據(jù)同一個原則去弘法和修行,所以召集全精舍的弟子大會,教導三點精要:一、不作一切惡;二、行一切善;三、凈除心中的煩惱。 當凈飯王得到消息,知道他的太子已經(jīng)證得正覺成為佛陀,住在王舍城時,就命令一位叫做‘迦留陀夷’的青年大臣,他過去是悉達多少年時期同玩的伴友,去請求佛陀回迦毗羅城:佛陀的父親希望在世時,能見到佛陀一次。佛陀依照父王的意思,答應回國,并認為到了適合游化他們的時候。佛陀帶著弟子們到了迦毗羅城,住在城外的尼拘樹園,這是凈飯王給佛陀和比丘們準備的精舍。凈飯王從佛陀的手中,將缽接去,請佛陀和他的弟子們?nèi)ネ鯇m用餐。佛陀來到王宮食完凈飯王非常精美的供餐后,就對父王、親戚、以及當時在場的臣民說法,詳細解說自己覺悟的真理,也就是消除一切痛苦的方法。當時,在那里聽教的人們都明白了教言,信受奉行,表示要永遠做佛陀的弟子。后來,佛陀依照凈飯王的請求,帶了兩位上首弟子,去耶輸陀羅夫人所住的地方。夫人因為不能像別人一樣來聽法,心里非常傷心,佛陀大慈大悲,先敘說夫人過去的美德,然后說法給她聽。這時的羅羅王子,已經(jīng)七歲了,后來佛陀度他出家,成為佛教中第一個沙彌。除了度羅羅為沙彌以外,佛陀還度了他的從弟難陀,以及釋迦族中其他的王子們出家。迦毗羅城的青年男子,跟佛陀出家的也很多。 隨后佛陀在北印度游歷傳教。旱季,佛陀派弟子出去傳教,自己也親自做表率;雨季,停止云游布道三個月,稱為“安居期”。佛陀及僧伽分別在各地集中住在一起,過著自我節(jié)制、聆聽教誨與互相服務的修行生活。佛陀居住時間最長的是拘薩羅國的舍衛(wèi)城和摩揭陀國的王舍城。前者有富商須達多和太子祗陀(逝多)捐贈的祗園精舍,后者有頻毗沙羅王在王舍城迦蘭陀長者捐贈的竹林所建的精舍,這兩處精舍是佛陀對眾人說法傳教的重要場所。 僧團在傳教過程中逐漸擴大,開始只收男弟子。以后,佛陀的姨母波波提和揶輸陀羅入教后,才開始接納女弟子。人們加入僧團在開始的時候并無嚴格的準入制度,凡是信仰佛陀的學說,不分種姓貴賤,均可加入,在僧團內(nèi)部過著平等的生活。后來,為了防止僧團的混雜,避免與世俗社會的法律秩序和其他倫理道德相抵觸,使僧團更好地開展活動,才制定了奴隸、負債者、殺人犯、盜賊(悔過的除外)、殘廢人、病人以及年不滿20歲者不能加入僧團的具體規(guī)定。 佛陀在創(chuàng)立僧團的同時,還給在家的信徒以相應的地位。凡遵守不殺生等“五戒”的俗人,均可以成為佛弟子,他們的修行同樣可以證得涅。相傳,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在家弟子——優(yōu)婆塞和優(yōu)婆夷(男居士和女居士)。此后,在家信徒人數(shù)不斷增多,成為與僧團并行的擁護佛教的社會力量。佛陀晚年居住在王舍城,留阿難陀一人隨從,其余弟子均分散到各處居住。在雨季中,他患了重病。雨季過后,又繼續(xù)起程,向西北地區(qū)巡游講法。到了末羅國的波伐城,駐錫鐵匠純陀的芒果林中,并吃了他供養(yǎng)的食物。食后,佛陀中毒腹瀉,病情轉(zhuǎn)重。行至離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的娑羅林,又為求見的婆羅門須跋陀羅說法,使他成為最后一個弟子。臨終前,他告誡弟子要依法精進修行:我去世后,我所宣講和昭示的真理和律令就是你們的導師;眾比丘,諸蘊本性無常,汝等應勤行精進,速求離此生死火坑,我般涅其實已至。 藏歷4月15日(公元前485年)夜間最后一更,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在拘尸那迦城(今印度聯(lián)合邦迦夏城)外林中的兩棵娑羅樹之間進入涅,時年80歲。 (《西藏佛教》漢文版編輯部整理)    

佛陀涅槃地(拘尸那迦城)

   ?佛陀涅槃地(拘尸那迦城)   

  

相關鏈接更多>>